在中央八项规定禁令下,“三公”消费大幅减少,干部公款吃喝风得到有效遏制。公务招待被严控,一些官员就把吃喝地点改到企业或由老板买单;公车改革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,就向企业“借车”;因公出国(境)经费缩减,就以受企业邀请的名义出国考察。这种“不吃公款吃老板”的官商关系,成为一些官员在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下的一种“变通”,称得上是“曲线腐败”。
这条“曲线”可谓“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”。一些“懂政治”的商人和企业高管懂得,不拉近与官员的关系,很多环节公事公办或者按照最后时限办理,就举步维艰、进展滞缓,徒增成本,因此他们宁愿把这些实权人物“供”起来。加之现在很多老板都有自己的“自留地”——“企业食堂”,吃喝到“自留地”,自然方便又隐身。
商业的逻辑就是一种价值交换。一些企业家之所以甘当官员的“钱袋子”,说穿了就是想要“借用”官员手里的权力。而这种“交换”通常并非等价,更像是一种“投资”行为。据媒体报道,宿州市泗县的一位镇党委书记先后受贿80多万元,而他违规转让土地却使国家损失土地出让金3000多万元,国家的这些损失进了谁的口袋?不言而喻。
不法商人打的都是如意算盘,但最终损失的却是公共利益、国家利益。作为公权力的具体行使者,一些官员守不住底线,是非常可怕的。他们没有意识到与商人保持一定距离是一种应有的态度,反而觉得收下商人的钱是在显示自己的亲和力。有些官员在商人的吹捧和利诱之下,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!
殊不知,企业家、商人邀请干部到企业来吃喝,其实是搭起了一个权钱交易平台。在吃吃喝喝中,干部与老板自然而然就形成利益链条,一些原本不能办、不好办的事情也变得好办、能办了。老板是最现实的,谁也不会愿意白白买单。既然掏钱买单了,对方——被招待的干部就会逐渐陷入圈套,最终动用手中的权力损国家之利、肥个人腰包。可见,“公款吃喝”少了,但若“老板请客、老板买单”依旧如故,抑或更甚,损公肥私还不会少。
所以说,“不吃公款吃老板”本质上仍是一种相互利用的权钱交易,是“曲线腐败”,对其必须零容忍!(转载:南粤清风网站)